伊凡·乌留平为中俄联合摄制影片《天使嘎丽娅》创作音乐。

正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声乐工作室,为中国和俄罗斯联合摄制的,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的战争大片《天使嘎丽娅》录制交响合唱乐的时候,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影视集团新闻社采访了本片作曲家伊凡·乌留平,他给我们讲述了参与此片工作的特别之处。

新闻社:请问伊凡, 谁参与了你们的音乐录制?

乌留平:参与我们音乐录制的乐队全部是经典的管弦乐队,有将近100位来自莫斯科一流乐团的音乐家。指挥是亚历克谢·威勒夏金。录音师是根纳基·巴宾。影片中涉及了中国、俄罗斯、日本等具有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元素,所以除了经典的器乐之外,还使用了中国二胡、日本鼓和筝等民族乐器。

新闻社:除了乐器外,影片中的音乐本身还有那些特殊之处?

乌留平:我积极的运用了各种民族乐器在音品和节奏上的特点,以便为影片音乐增加必要的对比。因此我还为影片录制了两首中文歌曲和合唱。战斗场景使用了积极的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音乐,同样也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影片的主要人物 — 嘎丽娅和她钟爱的张梦生的悲剧主题。

新闻社:和中国的电影公司合作具体有多大的难度?他们的音乐和语言文化可完全是另外的一种样式啊。

乌留平:坦白说,我和中国的客户一起工作很愉快 ——他们知道,他们所有与音乐相关的具体问总是需要听取我的意见。在中国,电影作曲家总是会全神贯注地加紧总谱创作的,我的背景音乐也预期地获得了制片人和来自北京、哈尔滨及其他的城市的中国作曲家的高度评价。

新闻社:影片的首映计划将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?

乌留平:首映计划在中国,大约在今年八月份。嘎丽娅·杜别耶娃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出名的人,所以首映式的规模将会很大,而且影片会在全国影院上映。关于在俄罗斯的上映,具体日期还在确定中。

安娜斯塔西亚·伊万洛娃
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影视集团新闻社